
在终生学习的时代,如何有效学习和坚持学习一样重要。美国智库高级研究员乌尔里希·伯泽尔在他的新书《有效学习》里提出6个策略,以供我们参考。
这6个策略,分别是价值感、目标、提升、实践、融合、反思。
价值感
先说价值感,如果我们本身不想学习,那就不太可能学会,更谈不上精通。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打算学习的东西是有价值的,而且要找到所学内容和自己的相关性。比如,你想学编织,不妨给恋人或者好朋友织一件毛衣。不要被动学习,比如反复阅读和划重点。要进行主动阅读,比如小测试或者寻找意义、自我解读。
目标
再看目标,在精通某项技能的初始阶段,专注是最关键的。我们要搞清楚我们要学习的究竟是什么。然后,设定一个阶段性的目标,目标一定要明确,确立时间节点。因为人们更容易完成一些看起来比较容易衡量的目标。所以比起”学习写作”这样的目标不如”每天写一篇”更加有效。
在设定目标时,尽量把目标设定在学习区,也就是比所掌握程度稍微难一点。
在学习过程中,学习的效果更多的是来自于元认知能力,而非智力水平。元认知指的是思考行为的思考。研究结果显示,有能力管理思维过程的学生,成绩远远超过那些高智商的学生,元认知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占40%,而智商方面的影响只有25%。时常问问自己,我怎么知道自己掌握了哪些内容?我对哪些地方还不是很理解?我有没有办法衡量一下自己的理解程度?类似的问题就是在启动你对思考的思考。
提升
接下来是提升,单纯的反复练习是无效的练习。在这个阶段,我们需要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打磨技巧,提高技能水平。及时建立反馈机制就很重要。研究发现,对于减肥的人来说,那些减肥效果最好的方法,不是节食、也不是去健身房、去减肥中心,而是善于跟踪监控——监控自己吃了多少、体重多重。也就是说,随时反馈,随时调整。
优化学习效果,要学会提问。比如读书之后尝试问自己几个问题,这段文字要表达的是什么?我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?如果不按照书中提示的方法做,会怎样?学会提问能帮助我们提升元认知能力,从而达到深入思考的目的。提问比简单重复文章,理解要更深入得多。
事实上,任何有效的学习过程都需要大脑主动参与,而非被动接受,提取记忆的过程就是大脑主动参与的过程。
实践
接下来说实践。我们在掌握了基础内容之后,需要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。
知乃行之始,行乃知之成。 ——王阳明
融合
再说一下融合。在这个阶段,我们要逐步理解各种知识内容是如何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的。伯泽尔说,学习不仅是为了掌握一点孤立的细节或者一个步骤,我们需要掌握专业领域的体系结构。
怎么融合呢?伯泽尔认为,一个比较好的办法的就是做假设。如果你正在学习生物学,那么想一想,如果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并没有进化会怎么样?
反思
最后再来说反思。伯泽尔说,在学习过程中,犯错误和过度自信都是很正常的情况,所以我们需要回顾知识,重新审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当常常问自己:我以为已经理解的知识真的理解了吗?